走向國際化的焊接大師——詹恒奎
發布時間:2018-02-02 瀏覽量:2770
在鞍鋼建設集團營口鋼結構分公司見到詹恒奎,典型的技術人員模樣,沉穩、不善言辭。當筆者提起他的工程項目,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哪怕是細微末節,記憶力超強。
詹恒奎,1995年畢業于大連交通大學,學習的是焊接專業,在鞍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從事鋼結構方面的技術管理工作,他先后取得了一級建造師、注冊安全工程師、國際焊接檢驗師CWI、國際焊接工程師IWE等資格證書,擁有兩項發明專利《一種焊接機架》、《一種彎管裝置》和工法《焊接H型鋼預熱方法》等科研成果,為自己走向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眼前的詹恒奎不僅技術超人,英語能力也是響當當,與老外談判、交流、技術溝通無障礙。為了練就這身本領,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去海邊讀、記英語單詞,模擬英語對話。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公司承攬了鋼結構行業單項最大的國外工程——澳大利亞卡拉拉工程,鋼結構總量1.8萬噸。詹恒奎是卡拉拉項目的技術負責人。在技術準備階段,他帶領技術組編制十幾萬字的工藝文件資料,按外方要求優化技術管理流程,實現表單化管理;進行22項焊接工藝試驗(PQR),獲得準確的工藝參數,編制40多項焊接工藝指導書(WPS),實現標準化作業。對180名焊工進行培訓、考試,全部獲得卡拉拉認可的焊工資格證書??ɡ凑諏徍饲鍐蔚?/span>70多個分項逐項嚴格審查,在全部簽字認可后順利拿到開工簽證;卡拉拉管理團隊要求產品按照他們熟悉的國際標準進行質量驗收,詹恒奎將十幾部國際標準與國標的檢驗項目分別列成對照表,成功說服卡拉拉采用中國質量標準驗收;由于工程是采用澳標設計,許多材料不符合國標標準無法采購,他將國產材料與其進行指標對比分析,進行國標轉化,與外方協商先后進行40多個品種、1000余噸鋼材的規格代換,保證了工程順利進行;工程中有200多個皮帶托輥支架,工藝要求在焊接后進行整體機械加工銑平,外委外方加工費要1.2萬元/個。他大膽提出利用自己公司現有的端頭銑設備進行加工的方案,經過反復試驗、調試,針對不同結構形式分別采用自制胎架法、半成品加工法、兩端分別加工法等方案獲得成功,質量超出外方想象,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加工出合格產品120件,大幅縮短了工期,為公司節約成本上百萬元。由于出色地完成了卡拉拉工程施工,使公司贏得了海外聲譽,打開了國際市場。
人們熟悉的營口開發區山海廣場觀景臺,也是詹恒奎技術團隊的作品,觀景臺的焊接、制作工藝難度不亞于鳥巢,最難的是板材厚,鋼材等級高,結構形式復雜,詹恒奎帶領團隊通過反復試驗、找參數,終于成功完成了這個景觀項目,成為公司的又一招牌產品。
高層建筑是鋼結構行業的高端產品之一,但卻是焊工最怕干的工程。因為焊工要在一米左右的圓管內完成大量的焊接任務,冬夏一身汗,時刻有觸電的危險。詹恒奎通過反復研究、試驗,總結完成了《高層建筑鋼管柱施工工法》,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焊工在外部就可以完成全部焊接工作。產品質量、生產速度、安全系數都大幅度提高。使高層鋼結構成為公司的又一項拳頭產品。
問起40歲的詹恒奎完成項目的總數量,他憨憨地一笑,說沒統計,因為每年都要完成大大小小幾十個項目,但是,如果提起具體的項目,他仍然能說出很多故事。鞍鋼建設集團營口鋼結構分公司副總經理韓久遠稱贊詹恒奎是建設集團唯一國際化的焊接大師。2010年被鞍鋼建設集團評為優秀技術人員。營口鋼結構分公司由于擁有詹恒奎這樣的頂尖技術人才和他的技術團隊,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以承接國外項目為主,國內領先的鋼結構企業。